假装读书人被打脸,真假难辨的文化江湖,下次发朋友圈还要装吗?
最近网上老有人晒书单说读完了三百年古籍,结果一问三不知。这事好像成了一种风气,前阵子还有博主假装懂茶艺被人抓包了。要说这风气怎么来的,还得从手机社交说起。
最近网上老有人晒书单说读完了三百年古籍,结果一问三不知。这事好像成了一种风气,前阵子还有博主假装懂茶艺被人抓包了。要说这风气怎么来的,还得从手机社交说起。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直播画面显示,本月26日发射的HTV-X1号飞船在30日凌晨靠近以每秒约8千米的速度飞行的国际空间站,并调整速度与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正在空间站执行长期任务的日本宇航员油井龟美也操纵机械臂逐渐接近飞船,并于30日1时左右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直播画面显示,本月26日发射的HTV-X1号飞船在30日凌晨靠近以每秒约8千米的速度飞行的国际空间站,并调整速度与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正在空间站执行长期任务的日本宇航员油井龟美也操纵机械臂逐渐接近飞船,并于30日1时(北京
以前:就像你家旁边盖顶级豪宅。今天运来意大利大理石,明天装上德国落地窗,后天吊车来个360度旋转安装空中花园……天天都是大场面,你想不注意都难。这就是空间站的“建设期”。现在:豪宅装修完了,大佬拎包入住,大门一关。你猜他在里面干嘛?他是在开着恒温空调,连着千兆
HEO公司不是小作坊,它是美国YC孵化器2021年投资的项目,原名HEO Robotics,后来改叫HEO Space,2023年拿了1200万澳元融资,核心业务就一件事:用卫星拍其他卫星,给政府、国防客户提供空间资产的观察服务
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座轰轰烈烈的太空中的天宫空间站一样,中国还悄然在南海的2000多米的黑暗的高压的环境中打造了一座同样震撼的“龙宫”——即即将建成的“深海空间站”,预计2030年就将全面投用。
11月2日,国际空间站(ISS)将迎来载人驻留25周年的特殊节点。当全世界都在讨论"人类连续太空生存最长时间"的纪录时,两位NASA工程师悄悄完成了一项更震撼的工程——他们把过去9131天的太空生活,装进了一个能"穿越"的数字时光机。
在国际空间站,地球每90分钟升起一次,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她把那条星雾灰缎面棉被裁成月牙形,缝进VR眼罩里——给宇航员造一片可折叠的“私人夜空”。丝滑面贴眼眶,挡住舷窗漏进的极光;棉芯嵌微型发热丝,模拟地球母亲37℃的怀抱。戴上眼罩,头显播放故乡夜色,被角轻轻
日本新一代货运飞船HTV-X于26日首次发射升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食品和实验设备等物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直播画面显示,当日9时(北京时间8时),一枚H3火箭携HTV-X1号飞船从位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型火箭发射场升空。发射约14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官网挂出一则公告:决定不指望“追梦者”小型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实施补给,只保留一次自由飞行演示的机会。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科学家偶尔也会思考一些看似童稚的问题,比如:“如果我在国际空间站上扔出一架纸飞机,它会发生什么?”在2025年,这个问题被两位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郑重其事地当成了一项科研课题,并发表在了国际期刊 《航天学报》(Acta Astronautic
人类在太空持续居住近25年的辉煌历程即将迎来转折点。2030年,国际空间站将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受控坠入太平洋,标志着政府主导的大型太空基础设施时代的结束。与此同时,一场由商业力量驱动的太空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多家私营公司竞相开发下一代空间站,预示着人类太空活动将进
国际空间站向全世界18个国家敞开大门,却唯独将一个航天大国拒之门外——没错,任何持有中国护照的宇航员,都绝对禁止踏入国际空间站半步。
《窗外是蓝星》这片子,毒舌君专门去看了IMAX,看完之后还是感觉比较失望的。也许你听说了,也许你压根没留意,号称是"中国首部8K拍摄太空电影"的《窗外是蓝星》最近上映了,看海报就不难感受到这是一部太空纪录片,看介绍也能进一步了解到。
从太空实验到技术细节,全是卡脖子领域的突破中国空间站自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以来,一直没停下科研产出的脚步。
9月22日至24日,美国宇航局会连续三天举办重磅活动:既要公布新一届宇航员名单,还会披露阿尔忒弥斯2号绕月任务的最新细节。换句话说,这几天,你能亲眼见证“未来登月宇航员”的候选人,以及人类绕月飞行的倒计时了。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5日06:11,在美国佛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SLC-40发射工位,CRS-23“天鹅座”货运飞船由“猎鹰九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十分钟后船箭分离,飞船进入初始轨道,随后太阳翼正常展开。